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富顺川戏迷,在落寞中守护艺术瑰宝

  • 最好的我们
楼主回复
  • 阅读:15544
  • 回复:13
  • 发表于:2017/7/3 10:37:00
  • 来自:四川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富顺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富顺县川剧协会一帮七老八十的戏迷,
在心底急切呼唤能有一个唱戏、看戏的场所。

  自贡网讯(记者 蒋周德)与众多民间川剧组织不一样,富顺县川剧协会成立30年来,一直拥有一批以川剧演出为职业的演员。30年来,为了戏迷有戏看,演员能演戏,黄清海、张义贵、廖常宗、杨开崇、王家富……他们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弥补剧团经营亏损造成的窟窿,使得富顺川剧旗帜,在戏曲大环境每况愈下的情形下依然高高飘扬。


  戏曲颓势 富顺川剧旗帜高扬

  富顺县富世镇印花庄社区有一个名叫东瓜山的市场,在市内外数以千计的川戏迷中,这里很有名,因为在7年时间里,这里原有的一个废弃冻库被改建为剧场,常年举行川剧演出。

  从今年4月24日起,东瓜山再也传不出铿锵的锣鼓声、独特的川剧高腔了。因为棚户区改造需要,剧场在23日举行了最后一场演出后,能搬走的演出服、道具等,都被搬到了一间闲置屋子堆放着。记者看到,这所谓的剧场像一位沧桑的独居老人,十分孤寂。屋子里,除了墙上粘贴的撕不走的演出照片外,还有数十张竹椅凌乱地摆放着。“竹椅不能搬,一搬都会散架。”面对记者满脸的疑惑,富顺县川剧协会代理会长王家富说。

  这些竹椅不能搬动,但还勉强能坐,王家富等12个戏迷和记者围坐成一圈,娓娓道来富顺川剧的往事。

  “1985年4月,县川剧团根据全省解散县级剧团的相关指示而解散。”协会副会长廖常宗介绍说。剧团解散后,酷爱川剧的玩友(能唱会演的戏迷)和普通戏迷失魂落魄般扫兴。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座唱,一副副怀旧腔调似乎是身临荒园芜林痛失异彩奇葩。于是,1987年4月,在县文化馆馆长胡勋祖的支持下,县工人文化宫负责人刘正伦等人发起的富顺县川剧协会成立了。

  “成立当天举行了四团锣鼓游街庆祝,不仅有普通会员,还有两位爱好川剧的县领导参与游街。”廖常宗说,他作为首批会员也参与了游街。游行结束后,320多名会员分为3队分别在3个地方座唱,每一处的观众都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不久,退休职工黄清海加入协会。轮技艺,黄清海还算上玩友,却对川剧情有独钟。

  眼见川剧日益式微,已当选会长的黄清海按股份制形式集资组建剧团,并很快网罗了一批有过从艺经验的年轻人,不分昼夜地排练《别宫出征》《霸王别姬》等大型剧目。

  1989年国庆节,富顺县川剧协会剧团举行了首场演出。之后,他们下乡镇、走周边,硬是在戏曲颓势的大趋势下,苦苦撑起了川剧的一面旗帜。


  弥补窟窿 玩友填进百万余元

  协会剧团演出一段时间后,黄清海一碰算盘珠算细账,每月都要蚀本两三百元,亏空部分由其私人贴补外,戏迷们也或多或少地捐些。

  当年,宜宾市宜宾县百花镇的郭笑村、尹谷音,泸州市纳溪区的陈明江、宋云芬,眉山市仁寿县的王丽君,资阳市乐至县的周红梅等人纷纷来到富顺。他们年龄在20岁上下,都在火把剧团(私人剧团)学过戏、演过戏。后来,郭笑村、尹谷音,陈明江、宋云芬分别结为夫妻,王丽君、周红梅等人也在富顺安家。至今,他们都是富顺县川剧的顶梁柱。县内没有演出时,他们就外出参加各地火把剧团演出。在戏曲大环境日渐恶劣、越来越多专业演员放弃川剧这门艺术瑰宝的情况下,他们却坚持做职业演员。

  黄清海还办班培养了数名少儿,31岁的杨霞是其中之一。如今,作为武旦演员的杨霞除了在家乡演出外,还在人才济济的成都市一家火把剧团做职业演员。

  黄清海的热心和执着没能阻止剧团继续亏损,在贴进去二三十万元后,便把剧团承包给宜宾市长宁县原川剧团演员胡志全。胡志全仅经营一年因严重亏损而歇业。

  富顺县原川剧团团长张义贵,又接受这烫手山芋。

  “我父亲承包经营了5年,至少填进去40万元。”张义贵的儿子张宇说。47岁的张宇曾于1982年被父亲送进县川剧训练班学习打鼓3年,现在是县协会剧团的鼓手。张宇回忆说,他父亲承包的5年时间里,剧团演职员最多时有58人,不仅在县内多地搭建舞台演出,还远到贵州的赤水市、云南楚雄州等地演出。5年中,他和弟弟经常汇款给父亲接济剧团。1998年的一天,在宜宾市屏山县一个乡镇演出时,演员突然要求补发工资,弟弟只得带着3万元现金赶去救场。张义贵随后解散剧团。

  3年后,市川剧理论研究会将原市机械二厂一库房改建为剧场,黄清海组织部分玩友到此参加演出。与此同时,另一帮戏迷在富顺县委原党校礼堂成立了夕阳红川剧团。

  富顺川戏迷前仆后继。2010年3月,66岁的杨开崇倾其半生积蓄20多万元,在东瓜山市场将一废弃冻库改建为剧场,并添置服装、道具、音响、座椅等,打出“印花庄川剧团”旗号。开初,能容纳2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然而5年后该剧团就因严重亏损而黯然落幕。

  廖常宗自幼耳濡目染川剧,对川剧有牵肠挂肚般的爱恋。黄清海办股份制剧团时,他就入了股。他还担任过县协会3届会长、8届秘书长。夕阳红川剧团谢幕后,廖常宗与李年富、钱宗良共同出资又在县委原党校礼堂开办富顺县振兴川剧团。

  2015年3月,廖常宗提出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女儿,向女儿借30万元建剧场。尽管女儿没有同意,王家富得知后依然感动不已,遂出资2.5万元,廖常宗出资2.2万元,郭安良出资6000元,将振兴川剧团重组为富顺县振兴川剧演艺公司,并到主管部门办理了演出证件。次年4月,杨开崇将印花庄川剧团相关实物有赏转让给该公司。

  振兴川剧演艺公司2016年共演出150场,今年春季演出42场,每一场亏损300元左右。演员除了公司旗下的郭笑村、尹谷音、杨霞等人外,还有广汉市金桥川剧团、绵阳市天青苑川剧团、龙泉驿区青年川剧团等火把剧团的职业演员。在王家富等戏迷眼中,他们是艺术家,除了公司给每人每场五六十元报酬外,不少戏迷都要给花钱(敬献鲜花时给的小费)。王家富给小费动辄200元,甚至400元,还私人宴请演员。成立演艺公司两年多,王家富贴进去12万元,廖常宗贴进去8万元。


  阵地拆迁 戏迷呼唤精神家园

  参与川剧座唱、观看川剧演出,富顺县一帮七老八十的戏迷,因此在精神上有依靠、生活中有快乐、心灵上有慰藉。如今,印花庄剧场停用,他们急切呼唤新的精神家园。

  看着自己倾心拍摄的演出剧照即将随整个剧场毁掉,富顺一中77岁的退休美术教师黄述圣心在滴血。2013年,青白江区花园沟青年川剧团到县城演出,黄述圣看了电视新闻后才知道本县有一帮戏迷,有一个剧场。此后,他坚持拍演出照片,粘贴在剧场内外。加入协会后,除了偶尔参与座唱外,他发挥特长自费做了一套展板,并到乡镇敬老院、乡村学校、县城几大广场轮流展出。他还自费制作了演出相册。目前,他正在做协会刊物《富顺川剧》。

  廖振美儿时家住县川剧团对门,外公经常牵着她去看川剧,就看上了瘾,她还去考过川剧团,因家人反对而作罢。68岁的她会唱20多出折子戏,在夕阳红剧团存在的七八年里,她常和曾云芳搭档座唱。

  “我经常参加夕阳红剧团的座唱活动。”82岁的曾云芳说,她20岁那年,赵化区成立川剧团,她进团学习小生角色,从此反串小生数十年,会表演《访友》《送行》等20多出折子戏。

  “没有川剧看,一些老人就会迷信,就会打牌赌博,度量小的输了钱就会起纠纷。”廖振美说,富顺有这么多戏迷,应该把协会搞得更好。

  “童寺镇的杨大明不仅坚持来看戏,还义务收门票、打扫剧场。”王家富介绍说,今年春季演出季,原自贡市鸿鹤化工总厂退休职工姚路明等众多富顺县以外的戏迷来看戏,宜宾市南溪县的林大明还找旅馆住下看。

  富顺县一帮戏迷对川剧的痴迷,引起了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市川剧艺术中心主任蒋刚的注意。今年3月28日,蒋刚安排协会副主席、艺术中心副主任陈芋伶带领张曲林等演员助阵富顺川剧演出季活动,专业演员们表演了《劝夫》等折子戏,陈芋伶还搭档张曲林表演了折子戏《秋江》。

  “以后每个演出季都安排演员去捧场,演员的津贴等费用都不让富顺县川剧协会或其演艺公司承担。”蒋刚表示,他正在为该协会及其演艺公司向省戏剧家协会、市文广新局、富顺县委宣传部及县文联争取补贴资金。

  除了每年按时拨付2万元财政补贴资金外,富顺县文联正在积极为戏迷们寻找精神家园。

  
来源:自贡网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石+皮〓火+页
  • 发表于:2017/7/3 11:03:02
  • 来自:四川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老年人喜欢看
慢跑慢跑
  
  • 元皓
  • 发表于:2017/7/3 11:42:16
  • 来自:四川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精神可嘉,
我以为不念不想不听不见就可以遗忘
  
  • 元皓
  • 发表于:2017/7/3 11:42:28
  • 来自:四川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继续发扬
我以为不念不想不听不见就可以遗忘
  
  • 元皓
  • 发表于:2017/7/3 11:43:03
  • 来自:四川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川剧是国粹
我以为不念不想不听不见就可以遗忘
  • 四川航空学院
实名认证会员实名认证会员
  • 发表于:2017/7/3 11:47:37
  • 来自:四川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可以搞个网络川剧嘛,现在讲的是全球化,全球的人民都可以观看了!要搞网络节目可以联系我。
  • 太乙
  • 发表于:2017/7/3 11:50:49
  • 来自:四川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纯朴、传情、绝技的川剧不是没有感染力,是得不到相关部门认可、支持。这么好的地方戏剧就此失传真的痛心,不管弹戲、胡琴、还是特色的高腔,每一出戏成功演出,都免不了主角、配角、鼓师(包括整个锣鼓)以及琴师的共同努力!总比那些披头散发、高声怪叫等大腕付出的更多,但为什么得不到一席之地呢?!
换位思考 我为人人
  • 时光留香
  • 发表于:2017/7/3 12:02:00
  • 来自:上海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能老守在县城,送川剧到各乡镇,不能只吃川剧老本,要创新,更要走到基层去。
  • 时光留香
  • 发表于:2017/7/3 12:07:32
  • 来自:上海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时代在进步,乡镇需要川剧,你们会放下身段去吗?一方面农村乡镇需要,一方面文化发展向前,川剧创新出精品,进入网络推广,肯定有出路。
  • AlAN
  • 发表于:2017/7/3 13:27:45
  • 来自:江西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中国的遗产,政府应该支持嘛!
同学们好
  • 柚子
  • 发表于:2017/7/3 17:37:26
  • 来自:四川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弘扬传统文化
活在当下,带着尊重
  • 春華
  • 发表于:2017/7/3 20:06:29
  • 来自:四川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继承川剧,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 洋·马·儿
  • 发表于:2017/7/8 20:19:02
  • 来自:四川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唉,害怕县文体局该拨点经费支持哦
  • 寶塔鎮河妖
  • 发表于:2017/7/11 0:18:47
  • 来自:广东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