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贴]且看“母亲千里走单骑”是一个什么样的假新闻

  • 麻豆
楼主回复
  • 阅读:2096
  • 回复:3
  • 发表于:2011/1/21 23:30:53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富顺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且看“母亲千里走单骑”是一个什么样的假新闻
 
徐迅雷
 
A.有一个“母亲千里走单骑”的新闻很火爆
 

她,温州打工5年,半夜梦见6岁的儿子“孤苦一人,满身是血,在雨水中跟耗子抢东西吃”。次日,她女扮男装(以策安全),独自骑着摩托车,奔袭2000多公里,耗时6昼夜,只喝半瓶矿泉水,住4小时旅社,吃19颗泡泡糖,从温州回到重庆。她叫李春凤,她就一个念头,回家,看儿子。

以上是一条微博对一个新闻事件的概述——还没超过140字。一位母亲“千里走单骑”,从浙江温州骑摩托车回到重庆老家的新闻,119日《重庆晚报》见报并由网络转载后,引起很大反响。次日——2011120日,包括《新华每日电讯》《钱江晚报》在内的大量媒体转载、报道、评论。浙江的《钱江晚报》还做成了头版头条,在A14做了一整版,基本内容跟《重庆晚报》一模一样,第一作者的署名却署成了自己驻温州的记者。时评家们则一拥而上,写出各种评论,有曰“千里单骑探子折射了民生的无奈”,有曰“千里走单骑是对春运的提醒”,有曰“摩托妈妈千里探子拷问中国留守之痛”,有曰“期待母亲千里走单骑的辛酸故事不再重演”……《新京报》也第一时间发表时评,感叹“李春凤的故事让人唏嘘”。百度百科很快设立了“李春凤”条目,对这个“英雄母亲”进行人物介绍、事件介绍。

这是真实的新闻吗?所有的报道,统统来自这个名叫李春凤的主人公的单方说法,除了她儿子所在学校校长作为同一方的几句话之外,没有任何的旁证,这个“英雄母亲”的“感人事迹”就传遍这个叫神州的地方了。

笔者所在的《都市快报》,119日在谈版之时也谈到了《重庆晚报》的这个报道,第一感觉也是“感人”,拟采用,并准备由本人配发评论。写评论肯定要认真研读原报道,但读着读着就感到不对劲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新闻吗?这些日子,我们正在进行“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专项教育活动,总得在实际行动中多一根杜绝虚假报道的弦吧?何况,“杜绝虚假报道”实在是媒体人的底线。
 
B.这个影响很大的报道原文是这样的
 
先全文照录119日《重庆晚报》的报道,作者是记者韩毅、通讯员陈大增、实习生邹源。
 
从浙江温州到重庆黔江,行程2000多公里——
一位年轻母亲在浙江打工5年,半夜梦见6岁儿子全身是血,与老鼠争食……第二天,她竟独自骑着摩托车,从浙江奔走2000多公里回渝,耗时6昼夜。一路上,她把自己装扮成男人,只喝了半瓶矿泉水、住了4小时旅馆……
近段时间,这位“英雄妈妈”的事迹在黔江广为传颂。
 
梦见儿子满身血
年轻妈妈千里走单骑
 
“儿子孤苦一人,满身是血,在雨水中跟耗子抢东西吃……”
“我当时确实冲动了点,再喊我这么做,打死都不敢……”昨日,在黔江区小南海镇后坝村,记者见到这位“英雄妈妈”。由于染上重感冒,她躺在床上说几句话,就伴随一阵剧烈咳嗽。
她名叫李春凤,29岁,家境不好,睡的床还是用砖头砌成的。回想起自己“千里走单骑”,她连连苦笑:“太冲动了,太冲动了……”
她说,在儿子一岁零三个月时,自己就只身去浙江温州打工,在饭馆当服务员。由于老公也在外打工,儿子与年迈的公婆在家相依为命。她仅每年春节回家呆几天,因此跟儿子的交流很少,儿子对她的感情也比较淡。
“上个月一天晚上,我半夜做了一个梦: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卧室的窗户被大风吹开,雨水漏进屋里……儿子孤苦一人,满身是血,在雨水中跟耗子抢东西吃……我当即被吓醒,一摸额头,全是汗。”李春凤说,虽然明知这是一个梦,但她当时不知为什么,特别想马上回家看儿子。
第二天一大早,她给儿子所在全托学校———黔江区蓝天留守儿童学校打电话,老师告诉她,儿子很安全,并让儿子跟她通了话。“我儿子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好久回来,我想你了。我赶紧给儿子解释:妈妈在浙江打工,要给你挣学费。没想,儿子‘哇’的一声哭起来,说:你再不回来,我就到浙江来看你……”李春凤说,挂断电话,她忍不住大哭起来,“当时,我心里非常冲动,就一个念头,赶紧回家看儿子。”
刚好在此前一个月,她花5000元钱买了一辆二手“太子125”摩托车。她没向餐馆老板请假,也没结工资,脸上挂着泪水,收拾好包袱,骑着车就往老家方向赶。
 
害怕遇到坏人
一路上化装成男人
 
“我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加上我身高差不多1.6米,只要不说话,看上去就像一个男人。”
“说实话,我当时也没想骑车回家。”李春凤说,她打工的餐馆在温州城郊,当她把车骑进城,去买车票时,才发现车没办法放。而之前,她之所以买车,也是考虑到老家的婆家和娘家相距较远,买一辆车回老家,方便串门。她就想干脆把车拿去托运,一起带回家。
可她到车站托运部咨询,托运摩托车要300多元钱,还要把车拆开。“我在餐馆打工,一个月只有1200多元钱,工资本来就低,平时为了省钱,洗澡都是用肥皂,洗头也舍不得买洗发水,就用洗衣粉。托运摩托车,加上自己的路费一共要600多元。另外,车被拆了,回家后要重新组装,还要花钱。”李春凤说,她当时很心痛钱,更想“早一点回家看儿子”。
“一时冲动,我也没有细想,就骑起车往重庆方向赶。”李春凤说,不晓得路,她就买了一张地图。但她只读了小学二年级,近年来虽一直在外打工,学了一些字,可地图上不少字还是不认识。无奈之下,她只能一路走一路问。“一般都直接把地图拿给别人,让别人在地图上帮我画线路图。”她说,很多路人都很热心,把她误当着骑车旅游的人。
为了尽快到家,她不分白天黑夜赶路。但她毕竟是一个女性,第一天晚上天刚黑,她心里就直打鼓,害怕遇到坏人。
“我麻起胆子,骑了两个多小时,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后来,我突然想起自己打工穿的蓝色工作服还在包袱里,就把它取出来套在身上,再戴上头盔,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加上我身高差不多1.6米,只要不说话,看上去就像一个男人。一般人看见我,都以为我是附近哪个地方的工人。”李春凤说,这样,她才放下心连夜赶路。
 
为减少上厕所
6天只喝了半瓶水
 
“从浙江到黔江,全程2000多公里,我只住了4个小时旅社……”
李春凤说,她一般每骑6小时才休息一下。白天,她就找路边的树、石头等靠着睡一觉;晚上,她就把车停在路边,趴在车上睡。只有在第三天,由于长时间在车上吹风,头疼得十分厉害,她才在一个路边药房买了一点药,花20元钱在一个旅社睡了4个小时。
“后来,我还总结出一个经验,每到后半夜,路上的车非常少,我几乎能以80码/小时的速度赶路。因此,之后几天,我每天的后半夜都在赶路,根本没休息。”她称,饿了,她就买方便面、饼干等充饥,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路边餐馆点几个菜。出发前,她还买了20个泡泡糖,困了就嚼一个。
由于长时间疲劳驾驶,第四天,她在长沙时,遇到一个急转弯,车没有控制好,一下摔倒在地。所幸,她仅右手擦伤,伤势不严重,车也未损坏,仅挡风玻璃破损了一点。但由于车身比较重,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将车扶起来。“我当时感觉特别委屈,眼泪哗哗地流,甚至想拍几张照片,等儿子长大后,如果不孝顺我,我就把照片给他看。约半个小时后,一个同样骑摩托车的人路过,他才帮我把车扶起来。”
除了旅途辛劳,更让她烦恼的是上厕所。“我是女人,沿途虽然很多地方都没有人,但毕竟不像男人那样方便。加上我身体不是很好,为了减少上厕所,我只好减少喝水。从浙江到黔江,全程2000多公里,我骑了6昼夜,花了250元油费,只喝了半瓶矿泉水,住了4个小时旅社,吃了19个泡泡糖。”李春凤称。
她说:“总体上说,我一路上比较顺利,没遇到多少麻烦。一路上,也只有一个信念:回家,看儿子。最终,我平安赶到儿子的学校,第一眼见到他,把身上仅有的一个泡泡糖喂到他嘴了,心里再也忍不住,一把搂住儿子,莫名其妙的大哭了一场。”
 
回家躺了10天
手臂疼得梳头都难
 
“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不知道当初哪里来那么大的勇气和毅力。”
见在校全托的儿子一切安好,李春凤才放心回到家中,然而一躺就是10天。
“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不知道当初哪里来那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再喊我这么骑车,打死也不干了。”李春凤苦笑说,回家后,手臂疼得连梳头都抬不起,头因被长时间风吹,痛了五六天,整个人就像患了一场大病。
“有时,母爱迸发的力量真的是难以想象!”昨日,黔江蓝天留守儿童学校校长冯大立敬佩地说,他们学校招收的大多是留守儿童,采用全托方式。当天中午,他正在照看孩子们吃饭,突然看见一个妇女面色憔悴,抱着一个摩托车头盔冲进来,开口就说“我是罗云飞的妈妈”,之后又抱着儿子大哭,其情境的确令人震惊。
冯大立说,之后,他们还针对此事,对孩子们进行了母爱教育。很多孩子对罗云飞母亲的“壮举”敬佩得不得了。李春凤6岁的儿子罗云飞,对母亲的行为还不能完全明白。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一个劲往母亲的身后躲,只怯生生说:“我喜欢我妈妈。”
很快,李春凤的事迹在黔江传开。她的邻居罗昌友说:“平时看李春凤有点弱不禁风,没想到她为了儿子,竟然能作出这样的事!”
 
C.对于该报道我们提出诸多质疑性问题
 
对于这个初看、粗看都没啥问题的报道,我们仔细阅读、求证,提出了诸多质疑性问题:
这是一个没有“时间”等重要新闻要素的报道。具体什么时候从温州动身、什么时候到达重庆老家的?没有起码的交待。
路上6天只喝了半瓶矿泉水?只睡了4个小时旅社?神仙啊?

一些数字需要求证:骑摩托从温州到重庆,2000多公里,250元油费真的够吗?她真的是从“温州”骑行到了“重庆”?

她的月收入真是1200元吗?一个月收入才1200元的打工妹,为何要花5000元买一辆摩托车?出手太大方了吧?

通常,摩托车没有发票才不给托运,这摩托车是怎么回事?摩托车托运肯定需要发票,否则只能拆成零件才给托运。这个母亲真的是为了节省300元托运费?不会是贼车吧?
 “考虑到老家的婆家和娘家相距较远,买一辆车回老家,方便串门。”——婆家和娘家,具体情形很不清晰,这“摩托车”很奇怪的。
一路上,她真把自己装扮成男人?看那新闻照片,根本就不像什么男人。这一路上,摩托车有没有被汽车捎带过?
在温州打工,在什么饭馆当服务员?饭馆名称?老板名字?为何没有直接采访这个温州饭馆的老板?缺了该老板的旁证,更是通篇都是女主人公的一面之词了。
“她没向餐馆老板请假,也没结工资,脸上挂着泪水,收拾好包袱,骑着车就往老家方向赶。”——细节追问:干吗不与老板说一声?这是正常回家,又不是去违法犯罪。
回家动机,是为摩托车还是为儿子?“母亲再次梦见她的儿子孤苦一人,在雨水中跟耗子抢东西吃……”——这也太“盗梦空间”了吧?
“早一点回家看儿子”?路上要花6天还早点?坐车两天总够了吧?
黔江区蓝天留守儿童学校——“留守儿童学校”这个名称怪怪的学校,不是为了炒作吧?
买了一张地图——什么地图?一张就够?这样就能行军作战?线路画在哪里?估计得一本地图都不够。请记者拍一张该地图的照片儿。
每骑6小时才休息一下——那问路怎么问?问一回就能骑6小时?这个路也太好问了吧?
自己打工穿的蓝色工作服——什么工作服?餐馆里的?是新闻照片上的那件?那可不像餐馆里的工作服。
“白天,她就找路边的树、石头等靠着睡一觉;晚上,她就把车停在路边,趴在车上睡。只有在第三天,由于长时间在车上吹风,头疼得十分厉害,她才在一个路边药房买了一点药,花20元钱在一个旅社睡了4个小时。”——除了骑车的时间,其他统统都是休息的时间。具体各是多少?前后6天,只花20元钱在一个旅社睡了4个小时——太夸张了吧?何必只睡4个小时?钟点房?什么旅社,哪里的?
算下时间、车速与里程:总里程2000公里,除以6天,每天不到400公里,每小时摩托车跑40公里(她还说后半夜跑80码),那得10小时,一天24小时,还有14小时可睡觉、休息。是不是?
第四天,她在长沙时——第四天如果是傍晚才到长沙,那后面只有两天了,能从长沙赶到重庆否?
当天中午,他正在照看孩子们吃饭,突然看见一个妇女面色憔悴,抱着一个摩托车头盔冲进来,开口就说“我是罗云飞的妈妈”,之后又抱着儿子大哭,其情境的确令人震惊。——可见是第六天中午她到达的。问下从长沙到老家的路程和情景。
“把身上仅有的一个泡泡糖喂到他嘴了”——这个细节也有点怪哦。
李春凤6岁的儿子罗云飞,对母亲的行为还不能完全明白。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一个劲往母亲的身后躲,只怯生生说:“我喜欢我妈妈。”——这个细节也有点怪。
“见到儿子,李春凤异常激动。”——这是图片说明,这照片神马(什么)时候拍的哦?

还有一个涉及到法律的问题,有待求证:李春凤选择夜里骑行,是不是在逃避交警?因为李春凤摩托车的来路,从报道看很“不明”。摩托车所有权发生了转移,她办理过登记手续吗?她本人有没有驾驶证呢?没有驾驶证,那就不能上路;上路就是违法,那样可不是“英雄母亲”的壮举,而是“法盲女子”的违法上路。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很清楚——

第八条是“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第十二条第一款,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应当办理相应的登记;第十九条是“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第九十九条第一款则规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而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D. 搜索相关报道吓了一跳
 

至于跟着报道所做的各种评论,好笑的就多了去了,比如李春凤的故事根本就不是发生在春运里,时评家也拿春运来说事,把春运狠狠教育了一番。

面对这么奇怪的新闻,面对这么多的疑问,我们搜索相关报道,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原来5天前当地的《武陵都市报》有过报道,请注意文和图的作者是:记者陈大增、实习生罗淑波。
 
曾从浙江骑摩托车回家看儿子
昨天又赶飞机回来过年
 
一位29岁的年轻母亲,在外打工5年,每晚睡觉都梦见儿子吃不好、穿不暖。在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卧室的窗户被大风吹开了,雨水漏进屋里。母亲再次梦见她的儿子孤苦一人,在雨水中跟耗子抢东西吃。
第二天,因为买不到车票,她毅然骑上摩托车,独自一人从浙江出发,耗时5天赶回黔江城。在黔城一留守儿童学校,这位坚强的母亲见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儿子。
 
5天骑行2000公里
 
  “上个月的一天,我在照看孩子们吃饭,突然来了一位面色憔悴的中年妇女,她抱着一个摩托车头盔,推开大门说,她是罗云飞的妈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罗云飞的老师冯大立仍心生敬佩。“我们后来才晓得,她为了回家看孩子,一个人从浙江温州骑摩托车回来,走了5天,行了2000多公里路。”冯老师说:“这样的母亲太伟大了。”
  这位母亲名叫李春凤,是黔江区小南海镇后坝村人。3年前,她和丈夫先后外出打工,罗云飞留在家中由老人看管。2010年,黔江终于有了第一家留守儿童学校,因考虑到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罗云飞便被送进该校就读小学三年级。
  “我当时也没办法,太想儿子了,又没买到车票。”李春凤说,从浙江省温州市回来的途中,她没有觉得苦,近2000公里的路程,她日夜兼程仅用了5天。
  
想着你的妈妈,你就有了力量!
 
  李春凤的行为,感动了学校的所有老师,更让罗云飞的同学们羡慕不已。
  今年元旦期间,这所学校没有放假,因为有许多孩子“无家可归”。李春凤近日回浙江上班后,冯老师在寝室找到了罗云飞。冯老师拉着他的手说:“云飞呀,想到***妈的吃苦,你就有了力量。”
  记者来到罗云飞就读的学校,他拉着记者的手说:“叔叔,你喊我们老师帮我问哈,我妈妈还回来过年吗?”记者回答他,估计不得回来了。罗云飞说:“不怕,我要学我妈妈做个坚强的人,妈妈不回来,我骑自行车到浙江去看她。”
  昨(14)日下午,李春凤再次返回黔江,与上次不同,这次她赶了飞机回来。
记者与李春凤一道前往蓝天留守儿童学校时,罗云飞正在教室做作业。见到他的母亲,罗云飞扔下纸笔,箭一般冲进母亲的怀里:“妈妈,我想你!”抱着年仅6岁的儿子,李春凤的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
 
这两个报道前后矛盾:究竟是路上花了5天还是6天?114日《武陵都市报》说5天,119日《重庆晚报》说6天。为何不一样?
是什么原因骑摩托车从温州回重庆?《武陵都市报》说,“第二天,因为买不到车票,她毅然骑上摩托车,独自一人从浙江出发,耗时5天赶回黔江城。”——12月份根本就不是春运时节,那时就买不到车票?这难道不是谎言吗?后来《重庆晚报》的报道为何又不提“买不到车票”了呢?
后来怎么又回温州,又乘飞机回重庆(114日)?
作者中,一是“记者”陈大增,一是“通讯员”陈大增,新闻一倒手,就这么“大增”出来了?
 
查阅近年“从浙江骑摩托车到重庆”的类似新闻,就更有意思了:
1、浙江桐乡农民工骑摩托回重庆老家 行程2010公里骑行5 2008-02-01
2、温州外来工花87夜骑摩托回重庆   20080201  
3、母亲骑摩托4千里回家探子 扮男装跑6昼夜  20110119
2008年、2010年、2011年,这里三个骑摩托车从浙江回重庆的报道里,统统都是《重庆晚报》刊发的。最奇怪的是,3个报道里关于路边店(旅社)的段子,统统都是“20元”的口径。现在神马(什么)都涨价,就路边店(旅社)不“涨价”,乖乖!
 
总之,这个的“母亲骑摩托4千里回家探子,扮男装跑6昼夜”的新闻太离奇、太不靠谱了。我们只能判断其不真不实。可能这个母亲的那辆摩托车压根儿就不是从遥远的温州弄回来的,或者她真的把一辆摩托车从温州弄回重庆老家了,但背后的真面目,绝不是报道里描写的那个伟大崇高的样子。
我们写报道,不可写成“知音体”!这些年来,因为某本通俗杂志的流行,致使“知音体”很流行很出名。有些“知音体”之文,真当是“影子上的煽情”:抓到一点事情的影子,就开始“以情动人”,渲染、夸大甚至编造情节细节,像小说而非小说,任意提炼所谓亲情的、崇高的、伟大的主题,达到哗众取宠之目的。
杜绝虚假报道,也得杜绝捕风捉影、“半真半假”的消息。
严肃的新闻报道,不能不杜绝“知音体”。

  
  • ㄣ乖乖の鳳凰ヾ
  • 发表于:2011/1/22 17:16:30
  • 来自:四川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