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日本川菜巨擘陈建民

日本川菜巨擘陈建民

关键词:日本川菜,陈建民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富顺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fushu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3199

    已有1网友参与纠错

日本川菜巨擘陈建民

刘海声

从山乡李桥到宜宾学艺

    川南富顺县西部的李桥乡,是一个山峦重叠的山乡,陈建民的祖先在阳家嘴定居。民国八年(1919)627日,陈建民呱呱坠地。他家世代务农,生活艰苦,1930年前,他在当地读了两年小学,家里无力再供他读书了,就托一个亲戚帮助,在叙府(今宜宾市翠屏区)找口饭吃。先在海清园,后在京川饭店当学徒,从跑堂的“么师”,再上灶当“锅儿匠”,其间经历了段“偷师学艺时期”,备尝了艰难苦楚,好在他十分聪明,又肯钻研又肯学,硬是学到了一些“手艺”。特别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好师兄,不但在烹饪技术上指点他,还在为人处事上教导他。陈建民在20岁左右后渐渐赢得了老板的喜欢,并把女儿许配给他招为女婿。旧社会的叙府城,是川滇康商旅交往的结合点,比较繁荣热闹,烟、赌、娼等邪风盛行。陈建民年轻又有“手艺”,加上一些烟朋赌友的拉拢,也迷上了赌博,师兄对他的行为经常加以教训。后来,陈建民在一次“大输”后,师兄怒不可遏,给了他一记耳光。陈建民一气之下,决定出去“跑滩”另谋出路。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前,陈建民毅然离开妻子和幼女陈高蓉,去到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台北、高雄等地的餐馆谋生,凭着他的一套川菜烹饪手艺,不难找到“活路”。1948年,陈建民从台湾来到香港的“川菜厅”担任厨师长,在川菜餐厅老板经营的几家电影院广告中,陈建民与其它七位厨师被誉为香港“八大名厨”,为餐厅挣了丰厚的利润。

                               手提锅儿闯东瀛

    1948年到1950年,中国大陆正进行着两种命运的大决战,解放战争席卷着大陆的中南和西南地区,陈建民和家乡早已不通音讯,加以自己在外还没有混出一个名堂,无颜见江东父老,也就没有打算回四川。恰好“八大名厨”之间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打起了“内战”,弄得很不愉快。爽直倔强的陈建民一怒之下,就像几年前离开叙府一样,和另一位厨师朋友黄昌泉结伴前往日本,另谋出路。

    在香港时,陈建民结识了一位四川人陈海伦(),她曾在上海一家宾馆里当过主管,同日本的某些上层官员有交往,此时正侨居日本,陈建民就是去日本找她帮忙的。临行时,陈建民做了两手打算,带了一口炒菜的铁锅、莱刀、够两桌筵席用的碗筷杯盘之类的中式餐具。他想如果能在日本找到立足求生之处,这些家什就可派上用场。如果找不到活路干,无法谋生,就可将它卖掉做“盘川”回香港。

    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陈海伦为这位四川的同姓老乡是尽了帮助之力的。两个月后,陈海伦的一位朋友要设宴招待贵宾,她认为这是让陈建民露一手给日本人看的好机会,就约他去当主厨,陈建民当即偕同黄昌泉,带上自己的“家什”赶去。他只顾在灶上忙着干活,客人是谁?品尝后有何反映,他不得而知。岂料这位贵宾竟是日本政府的外务次长奥村盛藏,而且是有“美食家”外号的,他品尝陈建民做的道道川菜后,赞不绝口,并要和厨师见面。他来到厨房,与陈建民握手寒喧,陈海伦看机会来了,忙向奥村介绍,说陈建民二人只有两个月的旅游观光签证,不能留在日本工作,眼下正;隹备回香港去。奥村听了,立即表示签证的事由他办理,并热情地说:“有这样出色手艺的厨师,我们不留住实在太可惜了!

以个人的名义请陈先生留下来,就给外务省的客人们做四川料理吧!”陈建民听了满口答应,宾主都很高兴。

    由于奥村有意或无意的宣扬,外务省的一些官员都成了川莱的爱好者。

                                川莱为媒娶洋子

    陈海伦和朋友杨礼恭在东京青山南町租了一座高级的庭院一一东文基园,每月都在那里举办一两次高级的宴会,招待日本的上层人士,每次宴会都请陈建民主厨。如此一来,陈建民这位川菜名厨的声誉就渐渐传开了。

    关口洋子,是一位22岁的日本姑娘,个子不高,但很洒脱精干,平时喜欢烹饪。一天她来到东文基园求职,也许是缘分,陈建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她的职责是当厨师烹调做菜的助手,购买所需的原料,每月工资7000日元。

    洋子成为厨师助手后,与陈建民可谓形影不离,一日三餐,只要陈建民在灶前掌勺,洋子就必定在旁边递这样,拿那样。当他调料做菜时,洋子的一双眼睛总是跟着他的手转动,当顾客一次次称赞厨师的好手艺后,洋子总会默默地想:“真没想到世上还有这样的莱肴手艺。这才是天下第一品啊!

    上个世纪50年代初,陈建民已经30岁开外,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常发现洋子用惊喜的眼光注视自己,免不了爱和她开几句玩笑,说:“你这么爱看我,和我结婚怎么样?”洋子每听他这么说,禁不住半羞半恼地回答:“你不会说别的,净谈这些话!”说得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来越佩服陈建民的为人,渐渐爱上他了。19534月,这位年轻的日本姑娘终于开口答应嫁给陈建民,尽管她知道他在中国有个音讯断绝的妻子和女儿,但她能理解和宽容。洋子的家人和亲戚们都对中国不了解,除了一位叔叔见过一些世面表示赞同洋子的选择外,其余的人们也不得不改变态度。当8月陈建民和关口洋子在东京银座“华园”川菜餐厅举行结婚“披霞宴”时,洋子的兄弟和亲戚们都来祝贺。

洋子高兴得悄悄对陈建民说:“他()们是来看你这个四川人长得什么样?尝尝四川料理是什么味的。”

                                  十年成为企业家

    陈建民凭着自己的手艺,赢得东京餐饮业的信任,他被“金马车”、“祝禄寿”等中餐厅聘为掌厨,被“东京大饭店”、“近铁大饭店”等聘为特别顾问,无论他走到哪里,川菜的名声就香到哪里,饭店的生意就红红火火,但是唯独无权在餐厅的名字里打出川菜的牌子,因为他只是一个“雇员”而已。陈建民对此很不满意,他决心要有自己经营的饭店,要当老板。结婚后5年的195810月。他终于用自己积累的资金,出资400万日元,以四分之一股金的股东身份,首创日本第一家“四川饭店”——东京田村町四川饭店。后来,他称这个田村町为川莱在日本的发祥地。这里位于外交部附近,是日本政要来往的地方,四川饭店的生意自然十分走俏。19604月,在东京繁华的六本木街区,第二家四川饭店又开张了,陈建民仍然拥有四分之一的股权,并担任执行经理。这家四川饭店占据了麻布警署旁滨野大厦的二楼和三楼,一楼是北京饭店。自从开业后,生意更为红火,陈建民只得将“田村町”四川饭店交好友黄昌泉经营,自己专门经营六本木四川饭店。后来,因为担任两家四川饭店的总经理龙智仪在工资上只给陈建民田村町四川饭店的那一份,而对六本木四川饭店这份却分文不给,惹得陈建民拂袖而去,担任其它大饭店的顾问。俗话说:“商业上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陈建民一走,六本木四川饭店的生意马上掉入了低谷,不但不赚钱,反而出现赤字了。总经理龙智仪对此只有望座兴叹,便决定将它卖掉。陈建民闻听这个消息,认为创业的机会来了,赶急和龙智仪磋商,自己出资500万日元,向银行贷款700万日元,以1200万日元将饭店买了,并随即成立了完全属于自己所有的第一家“株式会社(股份有限公司)”——“建昌企业六本木四川饭店”。为什么取名“建昌”?其中还有它的原故:“建”是他自己姓名中的一个字,“昌”是好友黄昌泉姓名中的一个宇。取名“建昌”,是纪念他两十年前乘坐货轮漂洋过海,终于从“雇佣”成为老板的历史,同时含有还要风雨同舟,继续创业的意思。

    六本木四川饭店重新开张后,生意真是如旭日东升,不仅占了“人和”还占了“地利”。因为饭店位于警署旁边,对习惯带警卫出行的日本政要十分方便,以致日本首相官员三木武夫、太平正芳、爱知揆一、藤山爱一郎以下的官员,都经常来店品尝陈建民的川莱。1970年,陈建民又在著名的东京官厅街赤坂全国旅游会馆六楼新开一家规模更大的四川饭店。事前,六本木四川饭店的股东们都认为:官厅街在星期六和星期日根本没有人,不会有顾客,生意怎么会好?陈建民却认为:全国旅游会馆位于政府部门附近,政府官员事务所、公司都很多,即便是星期天,也一定会有重要的客人,何况这里没有川莱馆,凭他的手艺和声誉,他相信会有充分发展的机遇。最后,他决定独资也要在此地创业。之后,他顺利地筹集资金,

成立了“民权株式会社四川饭店”,开张的头三天,他采取全部免费招待的“促销手段”,一炮打响。从此赤坂四川饭店又后来居上,成为四川饭店企业集团的总店,陈建民当上了民权株式会社的董事长。他酝酿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创业计划,先后在东京繁华区池袋的东武百货大楼14楼开设池袋四川饭店,在横滨东站大厦地下二层开设横滨四川饭店,在横滨滨柏百货大楼1 1楼开设滨柏四川饭店,在北海道首府扎幌百货大楼10楼和德岛百货大楼10楼开设了两个四川饭店分店。在这几个四川饭店或分店里起作用的人,一种是曾经向他拜师学艺的徒弟,让他们去当师傅。一种是他在日本的老顾客成为老朋友这类人,他们有财力建新楼后来邀请他开店的。在日本,陈建民开设的四川饭店多起来后,川菜厨师人手不够,他想到

了自己在香港等地的“同一个甑子舀饭吃”的厨师们,就一一把他们请到日本来。因此,在四川饭店集团内,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川菜厨师群体,也是使川莱能够风靡日本甚至享誉东南亚的重要原因。

                                 川莱香飘日本岛

    陈建民加入了日本国籍,但他仍然保留着华夏炎黄子孙的美德,他的四川饭店虽然在日本四岛像鲜花一样盛开,但他却发现那些家庭主妇们很少进入饭店品尝川莱,这本是日本“男人主外,女人主内”的历史习俗造成的。陈建民为此立下一个愿望:“一定要把中国莱,尤其是其中的川菜美味让所有日本人,特别是家庭主妇们都能尝到。我愿意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大家”。他的夫人(此时已按中日两国风俗改称“陈洋子”)自然非常同情日本

妇女,她说“普通日本人很难吃到地道的川菜,先生们因为公司的招待一般能吃到好吃的东西,他们的夫人却往往没有这种机会。”她极力支持丈夫的想法,一定要把川菜的烹调技艺传授给日本的家庭主妇们。1966年,陈建民经过筹划,在东京惠比寿创办了“中国料理学院”,自任院长,培训自愿来学的男女学生,让川莱在日本四岛吐蕊飘香。据统计,到1988年,在学院毕业的学生达一万人以上,他们分赴日本各地,有的还在香港、台湾、美国开设了四川饭店的分店,总计有分店四十余家。他为了让中国料理进入千家万户,还与NHK国营电视台合作,开办“今日料理”专题节目,由陈建民主讲中国名菜,因为他脸上经常挂着快乐而又和蔼可亲的笑容,以及风趣幽默的比喻解说,受到日本人的特别欢迎,被称为“长寿节目”,不少观众写信给电视台,要求重播陈建民烹饪川菜的节目。这样一来,陈建民和四Jll料理在日本真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了。后来,日本出现了一句流行话:“没有陈建民便没有麻婆豆腐”,就是由于陈建民在各电视台表演川莱烹调技艺受到广泛欢迎而得来的。同时,这味四川麻婆豆腐在日本还被加工成保鲜罐头食品,畅销日本列岛,并远销世界各地,陈建民在日本成了中国料理权威,麻婆豆腐大王,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先后有日本食生活文

化财团颁发的“食生活文化赏”金赏,东京都知事颁发的“最优秀技能赏”,日本劳动大臣颁发的“卓越技能”奖章,原自民党总裁、首相中曾根康弘的“感谢状”等等。

少小离家老大回

    19729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等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会见,29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字,宣布中日邦交正常化。这对远离祖国和故乡多年的陈建民来说是一次喜讯,然而由于中国还在进行“文化大革命”,很难与祖国的家人取得书信联系,思国怀乡之情也只能藏于心中。至到197810月下旬,机会终于来了。中国邓小平访问日本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田中首相通过外务省邀请陈建民为首相在赤板四川饭店宴请贵宾主厨。事前,他获悉邓小平是四川老乡,决定冒昧请求邓小平接见。宴后,邓小平果然接见了他,并对他在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表示赞扬,他最后就提出了希望祖国帮助他查找亲人的愿望。后来有关部门做好了这项工作,并且让他的女儿陈高蓉去了日本探亲。1980年,陈建民以日本一个正式代表团副团长的名义访问祖国,和女儿一道专程回到宜宾,并把在富顺李桥老家的姐姐接到宜宾地区招待所。在宜宾,他特别拜访了40年前真诚帮助过他的老师兄。因为时间和其它原因,这次没有回富顺李桥裔胞之地祭祖探亲。   

1983年,陈建民偕夫人陈洋子和儿子陈建一再次回祖国,并专程到富顺李桥老家探亲祭祖。四川省外事部门对此十分重视,特派专车由侨务处处长赖荣辉全程陪同进行高规格接待,富顺县则由常务副县长刘明修、秘书何国体专门接待。陈建民女儿高蓉的丈夫是富顺中石乡第二小学的老师,也随岳父母、妻舅一起参加,他()们受到富顺县政府的热情接待,并乘车远赴李桥乡,又坐两乘滑竿到他父亲的墓地拜扫。

在李桥乡,陈建民受到乡政府的热情接待,还受到一百多位亲属的欢迎。陈建民十分高兴能在近半个世纪后与大家相聚,特别一家一家地和亲属合影,由夫人陈洋子亲自拍照。他还委托乡政府在餐馆办了十多桌酒席招待众乡亲,让洋子用日本话代表全家致词,自己当汉语翻译。洋子讲了“我也是半个李桥人”等富有感情的话,引起众乡亲热烈鼓掌。在李桥乡和区所在地板桥镇街上,人们听说陈建民从异国回乡探亲,几乎是万人空巷似地涌上街头一睹他和洋子的风采,他俩对乡亲们的热情十分感动,一路挥手鼓掌向乡亲们还礼。陈建民真正感受到“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喜悦,洋子则深深认识到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终身学习令人敬

陈建民的一生,可以说是学习的一生。他为了在日本推广以“川菜”为主的中国料理,总是孜孜不倦地琢磨如何提高厨艺,总是虚心地向同行切磋讨教。他认为,老家四川才是川莱的发祥地,因此他每次回四川,总是要向同行学习,从不以行家里手自居。笔者曾了解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件。

1980年,陈建民第一次回祖国并到宜宾探亲,住在宜宾地委小招待所。招待所的厨师刘克俪为陈建民一行主厨,两人很快成了朋友。陈建民对每一道莱都要询问个仔细才罢休。同时,他也向刘克俪介绍他做的菜的工艺。陈建民有一个习惯,遇到相处的同行,他除了交流烹饪技艺外,还要赠送小礼品作为见面礼。1 983年,他回富顺老家探亲,富顺县人民政府特邀县内三位名厨倪素文、马万银和中央化工部属展光化工研究院的厨师主厨。宴席中每上一道菜,他都要详细询问菜名、做法,还要拍了照片后才品尝。餐后,他又与三位同行交谈厨艺,并向三人赠送礼品。就是在比较偏僻的家乡李桥镇上接受宴席时,也同样要“每菜问”,对乡村传统莱“乌鱼片”和“酸菜胡豆瓣汤”大为赞赏。他详细询问后,知道酸菜是特地从山上一位老太婆家选用的时,很是感慨地说:“如果李桥的咸菜能拿到日本,不知会赚多少票子啊!”他对富顺豆花也十分欣赏。每次回成都,都要去玉龙街品尝“陈麻婆豆腐”,并在大门前留影。

除了回乡探亲时学习厨艺外,陈建民还专门组织人马回四川学习“川菜工艺”。那是19855月,他偕夫人陈洋子及随员10余人返川,这次不是探亲而是学艺求师,因此,只在成都停留。经过四川省有关部门的安排,于18日到广汉县房湖公园莼香餐厅取经,拍摄川菜电视专题片。那天,莼香餐厅全体人员对日本同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厨师们制作了精美的“棒棒鸡丝”、“菊花皮蛋”、“刨花窝笋”、“麻辣牛肉”、“苕淞”等莱肴。陈建民的随员用摄影机录下了浓吞扑鼻、如花似锦的一盘盘佳肴。看着看着,陈建民情不自禁地上厨操起勺来,做了“蒜苔鸡丝”、“金钩冬笋”等几道川菜,他那娴熟的烹饪技艺,受到了餐厅主人们的交口称赞。

宴席上,陈建民盛赞各道莱肴的色、吞、味之美妙,特别对其中两道菜倍加赞赏:一道菜是匀薄如纸、晶莹似玉、脆嫩爽口的“刨花莴笋”的刀工实在精湛;一道是色泽金黄、酥松味美的“苕淞”的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他很动感情地对随员们说:“过去你们在日本吃到的‘川味正宗’,不算是正宗川味,这里的莱才是真正的川味正宗!你们要虚心学习啊!

陈建民从1980年回乡探亲时算起,已是60岁高龄,以他的烹饪技艺水平,虽不说登峰造极,在日本也算得上是技压群雄了,可是他仍然虚心学习,精益求精。他的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提高,还出版了《中国宴席》、《中国烹调技术入门》、《中国家庭烹调入门》、《四川菜谱集》、《麻婆豆腐》等多种书籍,在日本的主要电视台主讲烹调技艺并深受观众欢迎,获得了日本政府的诸多奖励。所有这些成就的得来,都是与陈建民“活到老、学到老”、锲而不合的奋进精神密切相关的。陈建民可以说是终身学习的榜样。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1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813-7209336 传真:0813-7209336 邮箱:200800265#qq.com
地址:四川省富顺县富洲大道215号两校对面3楼富顺在线 邮编:643200
Copyright © 2004-2024 富顺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