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享誉川南的建筑巧匠陈葆初

享誉川南的建筑巧匠陈葆初

关键词:建筑巧匠,陈葆初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富顺文化
  • 电 话:
  • 网 址:
  • 感谢 fushu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447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陈葆初(1863-1945),出身于富顺县毛头铺(今沿滩区永安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十多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他便拜师学习石匠技艺。
  陈葆初身高1.7米许,力大,质资聪颖,吃苦耐劳,很快便掌握了石匠技术,三年学艺期满后出师到各地找活干。陈葆初既能开山打石,又能安砌层基、路桥。由于他技术好,且幼年读过两年私塾,有一定文化,在各地干活时,凡见到厅堂、庙宇、堡坎、桥梁的石质建筑,便仔细观察,牢记在心。如在隆昌县见到高大精美的石坊,在安岳县见到雕刻精细的石佛,他就默看暗记,经常用石工钻子在沙盘里或石坝上比比划划,并在纸上绘制草图,钻研雕刻技术。数十年来,陈葆初以高超的石匠技艺,与同行师兄师弟承揽修建了荣县、威远、富顺、内江、隆昌、安岳等县的不少石质建筑,受到业主赞扬。他常年奔走各地,没有固定的安身之处,人们听说他却找不到他。后来他寄居在三多寨佛庙中。他本是俗人,却着僧装,他虽未受戒剃度或吃斋念佛,但“陈和尚”之名远近知晓。 
  改扩建王爷庙堡坎戏楼
  座落在自流井的王爷庙,背依龙峰山(今龙凤山),雄视釜溪河,是一座精美的清中叶建筑,同治年间的《富顺县志》将它列入自流井胜景之一。咸通年间,自流井盐业发展,陕商成为资本在百万以上的盐业大集团。本地盐商不甘财源外流,信奉风水,商定筹资扩建王父庙,主要是修建戏楼,作为祀奉镇江王爷,以及赏戏、议事、品茗、观景等场所。筹资中,大盐绅胡汝修(盐业四大家族中的“胡慎怡堂”首领)带头捐银3000两,王家、李家与其他绅商各捐银千百两不等。工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工,由胡汝修、李斐成等人领头进行,李斐成负主要责任。
  工程要求戏楼堡坎伸向河中,以保风水。可是施工中,堡坎只砌到几层就裂缝倒塌,边砌边倒,工程无法进行。后来由李斐成的长子李庶咸(任工程监修)推荐陈葆初主持堡坎、戏楼施工。
  陈葆初细心观察和思考后,认为堡坎处在乱石激流上,三面空虚,中间压力过大,用石灰粘合石头不稳固,因而砌好的几层在倒塌。随即将倒塌的坨石坼掉,找准硬底安基石,用糯米粥拌桐油石灰浆铺底后才安砌坨石,每层石底和缝口都灌好浆,使坨石粘合牢实。并层层设立望柱,保持水平,即在每根望柱头顶设有一圆孔,能一眼望穿,若堡坎有移动,其圆孔就变形或封闭。通过这一办法测定基础是否安稳,砌石有无偏移,随时观察是否出现问题,随时整治。建成后的堡坎共20层,高8米,坚固牢实;戏楼,巨栋如林,楼台宽阔,跳梁画栋,巍峨壮丽,誉满全川。王爷庙至今保存完好,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建凉高山节孝牌坊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自流井盐业世家“李陶淑堂”第二代首领、三多寨寨长李馨田的继妻张氏去世,其子报请朝廷批准,为母修建节孝牌坊。清廷下旨后,李氏兄弟慕名聘请陈葆初为之设计、施工,设计图纸认可后,陈葆初受托去内江、隆昌、安岳县雇来数十名擅长石坊建筑的石匠参加修建。修建中,陈葆初精选地质坚硬的石料(如黄浆石)打好石基,立好石柱,对人物动物、匾额对联等,陈葆初亲手凿刻,并指导技艺精湛的石匠精雕细刻,达到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如宝顶上的“圣旨”二字周围,九龙环抱,花团簇拥,艺术价值极高。经过一年多的修建,这座巍峨高大,宏伟壮观的石碑屹立在凉高山街东面。石坊四柱三门,通高12.5米,通宽10.5米,两边次门各宽2米。因其设计考究,造型新颖,做工巧妙,雕刻精美,建筑协调,为自流井石坊牌坊之冠。经百年风雨袭击和地震等灾害,至今保存完好,体现了石匠艺术高手陈葆初的智慧和精湛技艺。
  修建三多寨中西式和西式洋房
  清末明初,陈葆初受雇三多寨“李陶淑堂”,先后为李氏家族和寨上富绅修建了十余座中西式结合厅堂、西式洋房。李桐垓建退思堂左侧洋房,列庆堂建安怀堂,一底两楼,二楼上道栏杆设计为拼嵌的30张石板,于上浮雕《二十四孝图》,房石柱、院石梯两壁雕人物、花鸟。把古今中西捏成一团,具有富丽堂皇,清幽爽朗的特点。敬善堂高出幂墙,临近寨边,自流井去内江路上,举目可见,是出高贵不凡的气度。1925年,四川军务善后督办刘湘来自流井时,亲临此宅拜访主人,看到此宅如此壮丽,怀疑李敬才是否挪用公款建房?其时李任川军自贡提款处长。随员说李是世代富族,此宅建于任提款处长之前。刘湘消除了疑团,赠李敬才金匾“鹏程万里”。
  陈葆初为三多寨富绅修建的各式住宅,设计优美,布局严谨,雕刻精细,美仑美奂。虽经百年沧桑,而今其残存鳞爪,尚可窥见其当年精美之一斑。
  修建自流井新桥(善后桥)
  为改变盐场交通运输落后状况,自贡人一直盼望修一座自流井通往贡井的大桥,但清政府和新生的民国政府,均将税款填饱私囊和偿还外债,对修桥一事不闻不问。鉴于公款修桥无望,东西两场盐商认定商民集资修建是唯一举措。
  1920年,东场之大盐绅李琼圃(李四友堂家族),西场之大盐绅宋俊臣、黄敦三,在贡井娆家山合办的德咸井见功,煎天然气锅300余口,获利甚丰,李琼圃积极发动修建大桥,以德咸名义捐献银元一万元作为首倡。居住在三多寨的李桐核(时任自流井商会会长)及该寨李、颜二巨族,和盐绅高云从等人捐资赞助,共寨资银元二万多元。尚差款就动员四川军务善后督办刘湘拿出了一万银元。专门成立了桥工处,负责建桥事宜。
  李桐垓出面,聘请陈葆初设计施工。其时,陈葆初已60多岁,但精力不减当年。他决心把大桥修好,经细心勘测,确定大桥选址在龙门滩张家沱上首与芦厂坝新桥口之间,大桥设计方案经桥工处与商会同意后,从邻县雇来熟悉修桥技术的石匠百余人,在备好材料后,大桥于1921年春季开始动工。
  在施工中,陈葆初昼夜辛劳,指导工匠严格操作,精心修建。在找准硬底,安好基石,检验合格后,始砌桥墩。桥墩、桥身和桥面,全用在石头沟、观音滩等地开来的质坚砂细的青砣石,用优质石灰糯米浆安砌,粘合稳固。为保证工程质量,在桥中间三孔下冰上面每孔所雕的龙尾卷或空心圆,从侧观测,三孔圆卷一眼望穿,以观测桥墩是否错位,如有错位及时改进。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大桥于1925年夏竣工。
  这座高大雄伟,质地坚固牢实的大桥,共6跨5孔(加引桥为7孔)。桥身高出水面7米,桥长75米,净宽6.5米,每孔拱肩上部及桥上石栏,均有雕刻精细的鱼、龙、狮、牛等神兽,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价值极高。
  大桥建成时,正逢四川各军阀打败杨森后群集自流井召开善后会议,即川滇黔三省军阀共谋瓜分盐税的分赃会议。地方上土绅邀请这些所谓军政长官参加盛大的踩桥典礼。大桥以“善后”命名,“善后桥”石碑由北洋政府新任命的“四川军务善后督办”刘湘题署,而今,大桥已建成80余年,历经洪水冲击,日寇飞机轰炸,仍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釜溪河上。
  陈葆初以石匠艺术高手著称,享誉川南,其人亦僧亦俗,颇有传奇色彩,可惜晚年无家可归,1945年陈葆初80多岁时,贫病交加,客死在隆昌县一个庙内,当地石(匠)帮弟兄将其安葬。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813-7209336 传真:0813-7209336 邮箱:200800265#qq.com
地址:四川省富顺县富洲大道215号两校对面3楼富顺在线 邮编:643200
Copyright © 2004-2024 富顺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