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首页>>
论坛
富顺吧
论坛导航
今日推荐
社区聚焦
|
分类
招聘求职
房产网
二手买卖
教育培训
|
百科
历史
文化
旅游
特产
美食
辖区
|
黄页
黄页大全
电话查询
|
下载APP
登录城市通
注册
社区
社区
专题
导航
杂谈
贴吧
图吧
逛街
逛街
家居
美食
汽车
婚嫁
酒店
优惠
外卖
团购
优惠券
拼团
抽奖
网上看报
分类
招聘
房屋
楼盘
相亲
法律
车辆
二手
交友
培训
生活
其他
黄页
查公交
电话
概况
乡镇
本地通首页
富顺概况
辖区导航
富顺旅游
富顺美食
富顺特产
富顺文化
富顺历史
您当前的位置:
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江姐父亲江上林其人
江姐父亲江上林其人
关键词:
江姐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相关机构:
富顺在线
电 话:
网 址:
感谢
fushu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点击率:
17439
已有
0
网友参与纠错
红岩女英烈江竹筠早已为亿万中国人所景仰所熟知。而对于英雄的生身父亲江上林,人们则不是太了解。其实,若论及对江姐童年生活的影响,江上林这人还真的是值得一说。
江上林原名江玉松,生于晚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在同辈的几个弟兄中排行老幺,深得其父母宠爱,打小就不让他干家务活,只要求他专心读好书就行。在爱和乡铁钳坳舒家开办的学馆中,江上林从5岁多开始发蒙,一直读到16岁。他聪慧颖悟,好学上进,从先生教读的《童蒙须知》、《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到《四书》、《五经》、《东莱慱议》、《古文观止》等,他都认真温习熟读,同时还阅读了不少有关天文地理,医卜星相等方面的“闲杂”书籍,这在贫窭之乡,可谓是个颇有学问的人,故乡邻们常称他为“江秀才”。
江家在祖上世代以务农为主,同时兼做一些小买卖,家境还算不错。到了江上林父亲一代,生意比过去做得大了些,曾在仙市、新店、何市、三多寨、牛佛等地租赁店面专营绸缎,每年获利颇丰,此时的江家已成为当地令人歆羡的富户。不过好景不长,到了江上林这一辈,由于弟兄几人均吸食鸦片而致使家道中落,祖上留下的田地变卖殆尽,日子亦随之过得相当窘困。为了谋生,二十出头的江上林只好发狠戒掉了烟瘾,与数位同乡结伴,由自流井挑盐巴去重庆贩卖。在山城,他与常歇脚的那家客栈老板的女儿李舜华邂逅相识,李看上了长得一表人才、有文化且又能干勤快的江上林,遂与他一同来到了自流井(今自贡市)爱和乡的江家塆。二人结婚生下了江姐后,江上林与堂兄江玉君合伙在大山铺开米行。大约干了两三年光景,米行生意不景气,他又改行卖麻糖。麻糖生意没有什么赚头也只做了两年多,江上林便毅然抛妻别子只身赴重庆闯荡。在妻兄李义铭的帮助下,他进了蜀通轮船公司,在一艘江轮上负责伙食管理。1928年,自贡地区遭逢大旱,李舜华携一双儿女逃荒至重庆,江上林与家人分别多年后方得以团聚。然而没过多久,蜀通轮船公司破产,江上林丢了饭碗,加之他又与妻子李舜华在生活上产生了一些矛盾,感到在重庆继续待下去已是很困难,于是独自一人返回了老家自贡。江上林回江家塆后,先做了一段时间的棉纺生意(即在乡场上购进棉花纺成棉线,再加工织成土布出售),继而又在牛佛经营了一家小饭馆。当时生意不太好做,饭馆蚀本关闭后,江上林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可干,只得索居乡间以替人卜卦算命为生。1935年,生活境况本已不佳的江上林不幸染上了时症霍乱,在亲友的帮助下虽有所治疗,但病情始终难以好转,卧床不出一月,便在贫病交加中凄然离世,时年仅42岁。
以上便是江上林数十年简略的人生经历。
前不久,笔者查阅过去一些介绍江姐事迹及其家人情况的文字材料,发现有的人把江上林常年在外奔波,说成是不理家务,不操正业,不安分守纪,是一个游手好闲、习惯于流浪、毫无家庭责任心的慵惰无为之徒。江姐的父亲真是这样吗?世上有这样一位糟糕的父亲,能培养出江姐这样优秀的儿女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于今年三月初专程前往江姐旧居江家塆,走访了江姐的有关亲属和一些年长的乡民。
江姐的堂嫂及几个亲侄子还健在,据他们讲,江上林是一个行事果敢,非常有主见,勇于出外闯世界,一心想有所作为而不畏艰险不怕吃苦的人。“江姐故居”里还陈列着江上林当年开米行用过的钱柜(木斗、碾砣等器物仍基本完好地保留在他的一位侄孙家中),他挑盐巴的扁担和卖麻糖用过的秤,虽已丢失,无法找到,但据江家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他们的父辈曾亲眼看到过当年江上林每次从重庆返家,把翘扁担扛在肩上,“箩脚”(昔日挑盐客用的一种以竹篾制成的简易装载工具)吊在身背后,上身着粗布短褂,小腿上缠裹着绑腿,脚蹬一双麻耳草鞋,与一般苦力脚夫没有什么两样,可见江上林当时确已属社会底层中为生计而奔波的劳苦者。
那种把江上林外出务工或做生意,说成是不守本分,不务正业,无非是指他不像当地大多数乡民一样,习惯于偏安一隅,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终其一生固守着一点点薄田瘦土过日子。他似乎显得有些“另类”,破了乡下人就应当以耕田种地为本的“规矩”。其实,只要我们对此客观地、历史地加以看待,就不难发现,这或许正是江上林有别于常人的可贵之处。大凡对昔日的江家塆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地处乡僻的小村落,环境闭塞,土地硗瘠,水源短缺,单纯靠种庄稼是绝难摆脱贫困的。为了改变自己穷窘的生活状况,江上林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这是完全可以理解,无可厚非的。如果我们将这种本属正常的人生选择,说成是“不安分”、“不老实”,那如今众多的农民工外出劳作打拼,岂不也成了不守本分、不务正业?这显然是滑稽可笑的!
至于说到江上林“懒怠无为”、“游手好闲”,这更是毫无根据、毫无道理。在往昔的自贡盐场,挑盐客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行当,盐担子两头,一头一坨,共有一百五六十斤,且要作长途跋涉,需力气好,跑得快,没有相当的体力和耐力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尤其是在江上林干此等营生时,正值四川军阀混战时期,贩盐途中,随时都可能遇上劫掠的兵匪,若避之不及,轻则盐担被抢,拉去当壮丁,重则一枪毙命,抛尸荒野。可江上林仍常年奔走闯荡在这条险道上,不辞艰辛,不怕掉脑袋,这又岂是懒汉懦夫,“游手好闲”之人所能为?
末了,再说说江上林卖麻糖之事。旧时卖麻糖者称为小贩,做这种小生意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并不轻松。首先,麻糖得自己加工制作,然后再肩挑货担四处吆喝叫卖,最终也只能凭着脚板跑得勤快赚点小钱。到江姐满了5岁已开始懂事时,每逢父亲挑货担外出,只要她干完了割兔草,捡柴禾等家务事,都总爱跟在父亲身后一道出去转游。一路上父女俩有说有笑,这令江上林十分开心,不时给女儿讲述一些他在异乡的所见所闻,尤其是他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挑盐下重庆的往事、更是常常提及。父亲的勇敢与坚毅,无疑在女儿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通过以上简述,我们对江上林其人——他的家世、他的禀性、他一生的所作作为,想必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江上林生活在旧的时代,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旧社会一些不良习气的影响(如曾吸过鸦片烟等),但纵观其一生,主流面应当说还是值得肯定的。至少,他不是社会上那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只顾自己快活逍遥而全然不管家人的浪子懒虫。父母的为人如何,直接关乎儿女的成长。我们理应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摒除一切偏颇不实之辞,以事实本身说话,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而可信的江上林。这对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江姐的童年生活,了解她的父母和家庭,从而进一步打造好“江姐故居”,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其他本地历史信息
·
吉安庄的由来
·
忆富顺建新文艺社
·
三霄洞的离奇惨案
·
富顺才子的由来
·
富顺千秋英烈篇
·
富顺历史上的进士名单
·
《富顺香辣酱传奇》
·
虎头城抗元
·
抗战中的富顺文化人
·
刘伯承隐蔽富顺的来龙去脉
·
兜子山和九龙湖
·
文庙碑刻孔子像之谜
关于本站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聘信息
|
联系留言
|
版权/隐私
|
举报投诉
|
城市联盟
电话:0813-7209336 传真:0813-7209336 邮箱:200800265@qq.com
地址:四川省富顺县富洲大道215号两校对面3楼富顺在线 邮编:643200
Copyright © 2004-2025 富顺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城市联盟
""